这两天笔者发表了一篇“趣解大数据时代的逆向思维法”的文章,在文中解读了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的逆向思维方法提升自己对社会的认知、辅助我们做出一些判断和决策。像大数据、互联网思维这些提法无论对于像高承远这样的策划人,或者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甚至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有可借鉴的地方。但是,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万金油,但是现在网络上的炒作和热门程度让这些寻常的工具和知识走上了理论和应用的神坛。
今天,笔者就说说自己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网上有太多的人做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解读,其中和君咨询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梳理比较全面,他们认为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从理论的角度,这种解读算是当前网络上比较系统全面成体系的说法了。叫好声一片之中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作为品牌策划人的高承远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但今天确实想从三个角度重新给读者一个立体化的,我自己心目中的互联网思维,也希望与诸位读者交流。
第一,互联网思维的“高”与“低”。
自从百度李彦宏提出互联网思维以来,小米雷军、锤子罗永浩等都在积极地践行着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大量的理论派和实践派把这个词汇变成了百度热门词汇和朋友圈子中的“显学”,不管怎么样说,互联网思维就算被包装的再高大上,再理论化,它的工具属性还是丝毫不会变化,比如数据库、比如积粉、比如建立平台、比如大数据分析,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技术背后都有理论支撑,但是它无论如何也不会高到理论层面。
第二,互联网思维的“大”与“小”。
互联网思维现在被理论和实践派因为各种原因推上“神坛”,无论是传媒圈、品牌圈、金融圈、电商圈似乎都在谈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在他们眼里似乎把一切时尚的、流行的都叫做互联网思维,万金油化的概念,越来越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当一个理论大到无所不包的时候,它的内涵就消失了。要理解互联网思维,就要清楚地界定它的边界在哪里,搞清楚什么不是互联网思维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第三,互联网思维的“新”与“旧”。
在笔者看来,揭开神秘的面纱,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导向、强化体验、注重分享、擅用平台和数据。这些东西说出来感觉很高大上,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互联网思维本质是新瓶装旧酒,将我们熟悉的东西重新打包,加上流行的标签表述出来而已。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得屌丝者得天下”听上去非常有道理,其实就是“长尾理论”的新表达而已,再比如“营销前置”,产品生产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其实我们的营销本身就应该“客户导向,以需求驱动供给”,但是我们过去习惯了生产导向,现在很多垄断企业依然是生产导向,营销前置不过是做了本应该做但是我们一直忽略的事情而已。
当然,笔者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批判互联网思维,在我看来,至少这才是正确的事情,但是要警惕“捧杀”互联网思维,它只是一个热门的工具,并没有高端到理论和思维甚至世界观的层面,它有自己的边界,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哲学概念,它也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只是通过一种新的表达让大家重新认识或者回归到正常。